第一单元:标准化作业流程 n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 u 最佳作业方式,效率高 u 产品质量的保证 u 标准工时的基础 u 质量审核的基础 n 标准化作业流程指导书 u 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u 关键作业因素/作用准备 u 指导性与参考性文件 u 作业要素及统计分析 u 常见故障及处理预案-知识库 第二单元:标准工时的构成 n 时间研究 游戏一:扑克牌游戏引出对标准工时的思考 n 标准工时的定义 u 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 l 合格工人 l 作业标准 l 正常的环境和条件 l 普通熟练程度和正常速度 注:测量标准工时一定要注意上述四个要素。 讨论一:对照定义,游戏中的标准工时该如何计算? 讨论二:本企业标准工时的制定是否符合要求?如何改进? n 时间研究的层次 u 动作(适合动作密集型) u 作业要素-若干动作集合而成 u 操作-若干作业要素的集合 u 程序-完成某项工需要执行的作业串 u 活动-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历的过程,由若干程序或工作站组成 u 功能-构成产品的组件或零件,保证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所必须的所有活动。 u 产品-完成最终的产品 在测定标准工时时,要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测量等级,不可生搬硬套。 讨论三:本企业工时测量到何种等级合适? n 标准工时的构成 u 精密时间 l 主作业时间: ·
目标作业(主体作业) ·
辅助作业 如检查、测量、机器作业时间等 l 准备作业时间 ·
如换型时间 ·
开班前期的准备工作 ·
换型后后道工序的起始等待 u 富余时间 l 人为富余 ·
私事富余(喝水,擦汗等) ·
疲劳富余 l 其它富余 ·
作业富余(质量问题处理) ·
工厂富余(5S、晨会) n 时间分类 u 出勤时间 u 规定休息/用餐时间 u 有效工作时间 u 损失时间及消除 l 熟练程度 l 质量损失(原料、不合格品) l 设备故障时间 l 等待(材料、机器等) l 作业方法 n 标准工时分类 u 人的工时-Labor Hour u 机器工时-Machine Hour 注:产能由机器工时决定,即将机器设置为瓶颈。 u 简单介绍人机协作-提高协作效率 案例一:人机协作改善案例 案例二:流水线铺线案例 参考资料:宽放种类及宽放率参考标准 讨论四: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富余时间类别,是分摊到产品标准工时中还是从工作时间中剔除? 讨论五: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准备作业时间?是否可以消除或减少部分?如何做? n 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与注意事项 l 标准工时制定的八步骤 l 测量标准工时的要点 n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工时 l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划分 ·
材料员/生产协调员/领班 ·
组长/技术支持 l 间结员工如何分摊标准工时 ·
分摊标准工时(不建议) ·
摊入生产成本(建议) 讨论六:企业中有哪些直接与间接人员,如何对间接人员进行定岗定员,如何考虑其标准工时? 第三单元:标准工时的测定 n 直接观测法 u 秒表测时法 u 摄像法-要剔除其中的浪费时间 u 工作抽样法 u 工作日写实
案例三:某家用电器工厂工作抽样法 案例四:某工厂工作日写实 n 合成法 u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l 工作因素法 l 方法时间测量 l 模特排时法-MODAPTS(重点) 练习一:用模特排时法计算给定作业的标准工时 n 标准资料法 n 测量标准工时的软件-AVIX(先进) n 几种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比较 n 作业要素统计及人型流程程序分析 练习二:作业要素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 练习三:人型流程程序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 练习四:选择生产线或作业工序,用上述方法进行作业测量和标准工时制定的练习。注意作业划分及测量的层级。 第四单元:标准工时的宽放与应用 n 评比系数的设定方法 u 速度评比法 u 平准化法 u 客观评比法 n 标准工时调整系数 u 努力度调整系数 u 熟练度调整系数 u 工作环境调整系数 n 学习曲线及其应用 u 学习曲线 u 如何基于学习曲线提高效率 n 标准工时的PDCA改善循环 u 工时改善的最大来源-作业改善 u 如何进行作业改善 讨论七:本企业如何采用评比系数和调整系数进行工
时制定? 讨论八:本企业如何利用学习曲线及方法改善进行劳
动效率提升? n 标准工时的应用 u 产品成本管理(产品管理部) l 产品制造成本计算 l 委外加工定价的计算 u 工厂生产管理(生产部) l 生产计划 l 产能管理(设备管理) l 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u 工艺流程管理(工艺技术部) l 生产线平衡 l 作业方法改进 u 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人力资源部) l 多技能培训 l 人力资源计划 讨论九:参考上述应用,建立本企业的标准工时应用。 案例五:根据标准工时及MRP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如何安排多技能培训。 第五单元: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n 劳动定额的种类及作用 u 劳动定额及其要素 u 劳动定额的种类 u 劳动定额的作用 n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u 劳动定额与岗位定员 u 劳动定额的制定步骤 u 劳动定额的更新与管理 n 员工绩效体系 u 员工绩效体系的构成 l 意愿/技能/环境 案例六:机器看管定额的计算 案例七:员工绩效的计算与考核案例 案例八:根据某汽车焊接工序视频分析如何改进 作业,缩短节拍时间,解决产线平衡问题。 第六单元:效率与绩效改善体系 n 生产率的提升维度 u 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产量/投入工时 u 设备效率=价值运转时间/计划开动时间 u 原材料生产效率=有效产量/原料投入量 n 绩效指标分解与改善步骤 u 员工相关的时间损失 l IE技术 ·
线体平衡 ·
人机协作 ·
人因工程(线体高度、工位布局) 案例九:生产线体平衡改善 l 员工绩效 u 车间相关的时间损失 l 车间管理绩效(人员安排) u 间接部门相关的时间损失 l 间接部门绩效 ·
新品验证/设备状况/生产工艺 u 员工绩效体系的改善 l 员工绩效改善六部法 讨论十:根据内/外业的实际工作,找出目前有哪些影响效率的损失? 讨论十一:从劳动率提升维度看,你有哪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 综合讨论:通过本次培训,写出您关于标准工时制定与效率改善的建议。 案例十:产品快速换型案例
课程介绍 评价详情(0)
培训受众:
工艺工程师,精益制造工程师,IE工程师,生产主管,生产经理,工程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
课程大纲
n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
u
最佳作业方式,效率高
u
产品质量的保证
u
标准工时的基础
u
质量审核的基础
n
标准化作业流程指导书
u
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u
关键作业因素/作用准备
u
指导性与参考性文件
u
作业要素及统计分析
u
常见故障及处理预案-知识库
第二单元:标准工时的构成
n
时间研究
游戏一:扑克牌游戏引出对标准工时的思考
n
标准工时的定义
u
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
l
合格工人
l
作业标准
l
正常的环境和条件
l
普通熟练程度和正常速度
注:测量标准工时一定要注意上述四个要素。
讨论一:对照定义,游戏中的标准工时该如何计算?
讨论二:本企业标准工时的制定是否符合要求?如何改进?
n
时间研究的层次
u
动作(适合动作密集型)
u
作业要素-若干动作集合而成
u
操作-若干作业要素的集合
u
程序-完成某项工需要执行的作业串
u
活动-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历的过程,由若干程序或工作站组成
u
功能-构成产品的组件或零件,保证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所必须的所有活动。
u
产品-完成最终的产品
在测定标准工时时,要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测量等级,不可生搬硬套。
讨论三:本企业工时测量到何种等级合适?
n
标准工时的构成
u
精密时间
l
主作业时间:
·
目标作业(主体作业)
·
辅助作业
如检查、测量、机器作业时间等
l
准备作业时间
·
如换型时间
·
开班前期的准备工作
·
换型后后道工序的起始等待
u
富余时间
l
人为富余
·
私事富余(喝水,擦汗等)
·
疲劳富余
l
其它富余
·
作业富余(质量问题处理)
·
工厂富余(5S、晨会)
n
时间分类
u
出勤时间
u
规定休息/用餐时间
u
有效工作时间
u
损失时间及消除
l
熟练程度
l
质量损失(原料、不合格品)
l
设备故障时间
l
等待(材料、机器等)
l
作业方法
n
标准工时分类
u
人的工时-Labor Hour
u
机器工时-Machine Hour
注:产能由机器工时决定,即将机器设置为瓶颈。
u
简单介绍人机协作-提高协作效率
案例一:人机协作改善案例
案例二:流水线铺线案例
参考资料:宽放种类及宽放率参考标准
讨论四: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富余时间类别,是分摊到产品标准工时中还是从工作时间中剔除?
讨论五: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准备作业时间?是否可以消除或减少部分?如何做?
n
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与注意事项
l
标准工时制定的八步骤
l
测量标准工时的要点
n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工时
l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划分
·
材料员/生产协调员/领班
·
组长/技术支持
l
间结员工如何分摊标准工时
·
分摊标准工时(不建议)
·
摊入生产成本(建议)
讨论六:企业中有哪些直接与间接人员,如何对间接人员进行定岗定员,如何考虑其标准工时?
第三单元:标准工时的测定
n
直接观测法
u
秒表测时法
u
摄像法-要剔除其中的浪费时间
u
工作抽样法
u
工作日写实
案例四:某工厂工作日写实
n
合成法
u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l
工作因素法
l
方法时间测量
l
模特排时法-MODAPTS(重点)
练习一:用模特排时法计算给定作业的标准工时
n
标准资料法
n
测量标准工时的软件-AVIX(先进)
n
几种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比较
n
作业要素统计及人型流程程序分析
练习二:作业要素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
练习三:人型流程程序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
练习四:选择生产线或作业工序,用上述方法进行作业测量和标准工时制定的练习。注意作业划分及测量的层级。
第四单元:标准工时的宽放与应用
n
评比系数的设定方法
u
速度评比法
u
平准化法
u
客观评比法
n
标准工时调整系数
u
努力度调整系数
u
熟练度调整系数
u
工作环境调整系数
n
学习曲线及其应用
u
学习曲线
u
如何基于学习曲线提高效率
n
标准工时的PDCA改善循环
u
工时改善的最大来源-作业改善
u
如何进行作业改善
讨论七:本企业如何采用评比系数和调整系数进行工
时制定?
讨论八:本企业如何利用学习曲线及方法改善进行劳
动效率提升?
n
标准工时的应用
u
产品成本管理(产品管理部)
l
产品制造成本计算
l
委外加工定价的计算
u
工厂生产管理(生产部)
l
生产计划
l
产能管理(设备管理)
l
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u
工艺流程管理(工艺技术部)
l
生产线平衡
l
作业方法改进
u
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人力资源部)
l
多技能培训
l
人力资源计划
讨论九:参考上述应用,建立本企业的标准工时应用。
案例五:根据标准工时及MRP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如何安排多技能培训。
第五单元: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n
劳动定额的种类及作用
u
劳动定额及其要素
u
劳动定额的种类
u
劳动定额的作用
n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u
劳动定额与岗位定员
u
劳动定额的制定步骤
u
劳动定额的更新与管理
n
员工绩效体系
u
员工绩效体系的构成
l
意愿/技能/环境
案例六:机器看管定额的计算
案例七:员工绩效的计算与考核案例
案例八:根据某汽车焊接工序视频分析如何改进 作业,缩短节拍时间,解决产线平衡问题。
第六单元:效率与绩效改善体系
n
生产率的提升维度
u
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产量/投入工时
u
设备效率=价值运转时间/计划开动时间
u
原材料生产效率=有效产量/原料投入量
n
绩效指标分解与改善步骤
u
员工相关的时间损失
l
IE技术
·
线体平衡
·
人机协作
·
人因工程(线体高度、工位布局)
案例九:生产线体平衡改善
l
员工绩效
u
车间相关的时间损失
l
车间管理绩效(人员安排)
u
间接部门相关的时间损失
l
间接部门绩效
·
新品验证/设备状况/生产工艺
u
员工绩效体系的改善
l
员工绩效改善六部法
讨论十:根据内/外业的实际工作,找出目前有哪些影响效率的损失?
讨论十一:从劳动率提升维度看,你有哪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
综合讨论:通过本次培训,写出您关于标准工时制定与效率改善的建议。
案例十:产品快速换型案例
张老师
国内知名理工科综合性大学工学学士,德国著名大学工程学硕士和国内知名大学管理学硕士。曾在德国最大的集团企业实习培训,获得职业培训师授权。
长时间的一线实际工作经验。先后在世界500强的两家德国公司,两家美国公司担任过重要管理工作;先后任生产经理、物料经理、工厂经理,目前在美资企业中担任总经理。张老师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在生产流程的设计、控制、管理;现场管理、员工管理、ERP体系的推行和整合;问题的挖掘和改善;流程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有良好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张老师从事企业管理将近20年,多年的国外留学生活和长期的外企工作,对生产流程,物流管理中的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他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非常成果地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
在筹建两家德国外资公司,对企业的战略策划。工厂布局,物流设计、人员组织框架的设计、团队建设和管理。从基本的员工作业到整个生产流程的均衡控制和计划体系的规划都有实际作业经验。
在两家美国公司工作中,针对生产流程中的一次通过率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网络建设和改善都有直接成功经验。荣获公司CEO授予的嘉奖。
张老师在咨询业,敬业敬职的德国式工作风格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先后辅导和培训过100 多家世界500 强的企业,他认真、幽默、生动,富有实际操作性和务实的解决问题方案, 给学员来了的学之有效的课程。
曾经培训过的公司:
紫江集团,吉龙,科世达-华阳,天宏科技,意维丝绝缘导线,上海贝岭,克恩-里伯斯,裕科铜业,联合汽车电子,韩泰轮胎,华虹NEC,贝尔阿尔卡特,博世,宝钢集团,日立电,安特工业,伊顿发动机零部件,上海敏孚汽车饰件,龙灯瑞迪制药,弗例加滤清器,威特电梯部件,北京科勒,福克特电子,青岛啤酒,亚太酿酒,扑内卡,纳铁福,南京依维科,西门子电子,北京德龙电力设备,东北制药厂,拉法基屋面系统,北京百麦食品加工,连云港杜钟氨纶,阿法拉伐流体设备,欧姆龙,惠尔扑,百事可乐,雀巢, 上海家华,联合利华,纳西姆工业,肯特瓶盖,博世特包装设备,中国弹簧,小系车灯,南京凤凰,施耐德,华 西冰箱,大智塑料,上海红阳密封件,克模塑胶,中国移动通讯深圳分公司,南通海一电子,上海培源木业, 信谊药厂,上海汽车公司……
课程对象
本课程名称: 标准工时测量与改善
查看更多:质量管理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