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人看过
编号 1131876

姜新旺老师

暂无评分

姜新旺

金融学博士及新质生产力专家

擅长领域:

擅长行业:

身份资质

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MBA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农信学院特聘专家。曾任浙江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东阳农商银行与浙江浦江农村商业银行独立董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还先后任浙江武义农村合作银行、浙江衢州农商银行与河南新郑农商银行独立董事,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委员会等多家企业或协会的顾问。

擅长课题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战略新思路》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分析展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与银行业的发展环境趋势————学习习近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讲话精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如何做好“金融五篇文章”》
《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趋势》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十大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新趋势》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
《二十大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分析与银行业发展新征程》
《二十大后宏观经济形势与银行业发展趋势、商业模式重构》
《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构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农金融服务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分析与金融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深入学习领会“百年决议”精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史学习之改革开放史:当代改革的基本历程、历史使命与本届政府的答卷》、
《党性系列课之“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学”解读》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新思考》
《疫情后经济高质量与民营企业发展策略》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房地产税将至下房地产走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解读及其影响)》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趋势、金融业的机遇挑战与投资机会分析》
《碳中和产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
《全面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模式应用创新与风险规避》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企业融资模式应用创新与风险规避 》
《ppp :模式、流程与案例》
《区块链技术与其在数字政务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区块链技术与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与数字经济》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商战兵法:生态战的势、道、术》
《以变应变:新时代农商银行转型创新新思路—基于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转型创新的经验》
《互联网+保险》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战略新思路
第一篇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战略新思路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主题 硬道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刘鹤 2018达沃斯)
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最大的政治):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大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1.31)
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 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四、“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
五、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六、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1.31)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为什么要强调新质生产力?
二、“新质生产力”的由来
三、何谓新质生产力?
四、新质生产力:衡量与指标体系构建
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包含了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一)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
(二)布局产业链
(三)围绕战略任务科学布局
(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七、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二)坚定生态优先
(三)加快绿色科技创新
(四)优化的经济政策工具箱
八、全面深化改革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一)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二)深化改革
(三)扩大高水平开放
九、完善工作机制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工作机制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
十、新质产业: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
8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9大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未来产业6大方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
未来产业10大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高端文旅装备、先进高效航空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
“新质生产力”外延的拓展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
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分析展望》
课程大纲
第一篇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一、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定调了2024年经济工作
总体形势判断:经济回升向好,成绩来之不易;今年经济恢复一波三折,仍需巩固和增强
政策基调更加积极,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但不是大水漫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从数量规模型转向效率效果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绩效
4.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更好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5.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财政与货币相配合、经济与非经济政策协同
6.加强市场沟通和预期引导,有效提振信心
7.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中小银行风险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梳理
1.今年的经济工作怎么样?
2.当前的经济形势怎么看?
3.深化了哪些规律性认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4.明年的经济工作怎么干?
指导思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个统筹)、、、
总体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5.九项任务(“九大举措”——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内容)
(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5)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6)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7)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8)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6.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怎么办?
三、政策春晚的十大信号:新提法不少,但有几个事不提了
1、最大的亮点在于强调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首提“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首次用“先立后破”定调宏观调控。
3、首提货币要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4、首提用好财政政策空间。
5、没再提资本市场。
6、房地产的政策明显更强调“稳妥”,对所有房企要“一视同仁”。
7、最大的产业亮点:至少四个地方提到和老年人相关产业。
8、没再提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
9、首提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10、历次会议中点名产业最多的一次。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
1.总体形势判断:回升向好,但面临内外部一系列困难挑战
2.总体政策取向: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3.更加注重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4.扩内需: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正反馈效应
5.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财政可持续性;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6.货币政策:稳定总量,调整结构,盘活存量,提升效能
7.产业政策: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引领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 
8.防范化解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中国式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战略新思路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 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四、“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
五、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六、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第三篇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PMI CPI PPI房地产投资继续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总结与2024展望:2023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2024大概率会选择5%左右!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他山之石:美国供给侧改革的经验

第四篇 企业与个人应对
一、生死转型—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企业应对)
1.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重大风险—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2.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1— 精益
3.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3— 共享
4.经济下行期的创新路径
5.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6.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企业危机的关键
7.二十大报告学习:企业的10大机遇
8.吴晓波:企业自救十项纪律
二、大类资产:调控下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个人家庭应对)
(一)中国城市化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城市的分化
(二)房价六大因素分析:人口+货币+经济+土地+利益+政策
(短期看资金,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 房地产价格单边上行之谜:货币恐慌+资产荒
• 股市是改革热点的晴雨表
• 楼市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区域)
•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用脚投票的选择,中国人口正在进行一场大迁移
(三)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趋势分析
(四)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地产金融的变化
(五)专题解开“房地产税”的面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解读及其影响)
(六)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心得与投资建议—变与不变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与银行业的发展环境趋势
——学习习近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讲话精神
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二十大定调的高质量时期金融业的使命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五)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点梳理
1、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3、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4、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5、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6、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7、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8、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
9、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10、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1、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12、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13、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4、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15、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6、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
小结:总结来看,强监管和防风险是前提与主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和优化服务: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是本次会议的重点。
完善金融体制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要组成部分。
优化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是根本宗旨。
防范金融风险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工作之一,且是各项工作的底线。
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
(一)信号1:本次召开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而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二)信号2:对金融体系的评价总体感觉并不积极,金融行业的苦日子可能还要熬很久
(三)信号3: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进一步增强,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
1.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体系可能迎来高度管制时代
2.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地方党委的属地责任和权力料均将增强
(四)信号4:强化金融工作的从属性,明确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
1.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力度仍会加强,且资产端利率会持续下行
2.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3.资本市场亦有些阐述值得关注(如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4.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监管,跨区域经营将会受到明确限制
5.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五)信号5:将“全面强化监管”与“防范化解风险”放在一起阐述
1.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步伐可能会加快
3.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两个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4.地产行业方面有较多阐述值得关注:建立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
5.对金融市场有较多阐述: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防范风险共振
6.加强外汇市场管理:预计资金出境会越来越难
7.明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两个要点: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
(六)信号6: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供给侧改革?
1.关于金融高质量发展
2,关于金融供给侧改革
四、如何建设高质量金融强国?
—习近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讲话解读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提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如何建设中国高质量金融强国?
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好:八个坚持、六大体系、六个强大、五个不
(一)要走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八个坚持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二)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六大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
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三)要拥有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金融要素——六个强大
拥有强大的货币;
强大的中央银行;
强大的金融机构;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强大的金融监管;
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四)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不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五、建设金融强国下银行业发展新征程(银行业的发展环境与趋势机会)
(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向好
1.经济环境稳定、开放
2.金融环境有序、安全
3.科技环境创新、引领
(二)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政治站位提升,战略定位更加明确
2.行业格局优化,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
3.信贷投放精准直达,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零售转型持续深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5.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绿色金融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7.综合化经营水平提升,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8.国际化纵深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9.加强风险合规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10.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生态全面升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如何做好“金融五篇文章”
第一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与银行业发展环境趋势
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二十大定调的高质量时期金融业的使命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五)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
(一)信号1:本次召开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而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二)信号2:对金融体系的评价总体感觉并不积极,金融行业的苦日子可能还要熬很久
(三)信号3: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进一步增强,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
1.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体系可能迎来高度管制时代
2.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地方党委的属地责任和权力料均将增强
(四)信号4:强化金融工作的从属性,明确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
1.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力度仍会加强,且资产端利率会持续下行
2.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3.资本市场亦有些阐述值得关注(如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4.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监管,跨区域经营将会受到明确限制
5.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五)信号5:将“全面强化监管”与“防范化解风险”放在一起阐述
1.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步伐可能会加快
3.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两个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4,地产行业方面有较多阐述值得关注:建立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
5.对金融市场有较多阐述: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防范风险共振
6.加强外汇市场管理:预计资金出境会越来越难
7.明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两个要点: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
(六)信号6: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供给侧改革?
1.关于金融高质量发展
2,关于金融供给侧改革
附、如何建设高质量金融强国?
—习近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讲话解读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提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如何建设中国高质量金融强国?
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好:八个坚持、六大体系、六个强大、五个不
(一)要走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八个坚持
(二)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六大体系
(三)要拥有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金融要素——六个强大
(四)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不
四、建设金融强国下银行业发展新征程(银行业的发展环境与趋势机会)
(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向好
1.经济环境稳定、开放
2.金融环境有序、安全
3.科技环境创新、引领
(二)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政治站位提升,战略定位更加明确
2.行业格局优化,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
3.信贷投放精准直达,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零售转型持续深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5.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绿色金融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7.综合化经营水平提升,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8.国际化纵深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9.加强风险合规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10.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生态全面升级
第二篇 如何做好“金融五篇文章”
一、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一)充分认识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态势
(三)应对好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找准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行动路径
(五)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中的角色与使命
第一,生力军的作用
第二,连接器的作用
第三,催化剂的作用
(六)银行业如何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第一,要从商业银行的专业性角度理解和把握银行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
第二,要从高质量转型发展角度深入贯彻和落实科技金融的各项要求
第三,要从科技型企业成长全过程的特点精准设计全过程金融服务方案
二、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趋势与银行业的机遇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金融
(二)可持续金融发展现状
(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历程
(1)绿色信贷市场进展
(2)绿色债券市场进展
(3)碳市交易市场运行现状
(四)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
——碳中和之绿色金融:以引导促服务,化挑战为机遇
1.绿色金融,“服务”还是“引导”?
2.绿色金融在中国,现状如何?
(1)中国在构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果
► 绿色产业、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的分类标准初步形成
► 其次,投融资工具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
► 法律体系、监管规则的建设开始起步
(2)绿色金融在中国具有一定规模,但结构上以间接融资为主
(3)整体来看,绿色金融定价并无特殊优势,而融资期限一般相对较短
(4)分行业看,绿色融资主要集中在交运、能源等行业
4.实现“碳中和”,我们需要多少投资?
(1)自下而上估算中国绿色投资需求
(2)投资需求的总量与结构特征
5.新目标带来新挑战,中国绿色金融还有哪些短板?
(1)绿色投资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
(2)缺少统筹制定的绿色标准
(3)绿色信息披露体系存在短板
(4)金融机构对绿色发展“引导”不足
6.化挑战为机遇,中国绿色金融如何补短板?
(1)制定统一的中国绿色标准
(2)建立有约束力的绿色信息披露机制
(3)完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全面发展
(4)加强社会绿色理念培养,金融机构“服务”和“引导”并重
(5)将环境风险纳入审慎监管政策考量
(五)“碳中和”对银行意味着什么?
气候风险是如何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转化的?
“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角色定位
“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角色定位和风险挑战?
1.碳中和目标下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调整
首先,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支持的行业结构面临调整
其次,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重要领域
最后,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加速,碳金融空间被逐渐打开
2.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
首先,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转型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和披露
3.不断提升自身气候表现,树立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三、 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构建
(一)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解读
1.《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点与解读
(1)要点
(2)普惠金融的春天来了!
(3)变“输血”为“造血”!
(4)构建共生共荣的金融生态圈!
2.《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1)《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2)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3)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实施意见》重点强调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下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举措有哪些? 
(二)普惠金融发展趋势
01普惠金融篇
1. 普惠的普:中国普惠发展处世界前列
2. 普惠的惠: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
3. 主要细分市场所处行业生命周期
02消费金融篇
1. 狭义消费信贷规模不及预期,渗透率失真
2. 居民借贷行为收缩但还款压力继续增加
3.银行为主非银类金为辅的格局基本形成
4. 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增速达到新低
5. 互金平台份额正向其他主体迁移
03小微金融篇
1. 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已超四成
2. 国有大行与农村金融机构是小微主力
3.小微企业借贷意愿与还款信心不足
04供应链金融篇
1. 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之一
2.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3.平台是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基本载体
(三)高质量发展时期银行业普惠金融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与服务对象共生共荣的金融生态
思考的两条主线:
其一、跨界学习
跳出金融看金融、跳出金融学金融、跳出金融干金融
其二、取势、明道、优术
《长江商学院》校训
第一 势——取势,方可因势而变
势一:外部经济环境已发生根本性逆转。
势二:生态系统竞争时代已经迅猛来临。
势三:互联网金融让我们面临空前巨变。
势四:农村电商与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
势五:移动互联与O2O时代正呼啸而至。
势六:新新人类、吊丝逆袭等渐为主流。
势七:去中心化已经成为管理日趋主流方式
势八:银行业的下半场之变
第二 道——明道,方可走对大方向
银行转型
应当首先彻底想清楚、想明白、想彻底、下决心的七道关键题
1、经营方向上:A、固守主业 B、跨界融合
2、经营模式上:A、公司 B、生态系统
3、平台思维上:A、封闭式 B、开放式
4、经营方式上:A、纯地面 B、地面+空中
5、经营策略上:A、单打独斗 B、异业结盟
6、经营工具上:A、传统手段 B、互联网金融
7、经营管理上:A、中心化 B、去中心化
想清楚这七个问题,也就实现了银行的“明道”
案例1:平安的生态系统战略(包括”口袋社区“)
第三 术——优术,方可实现大目标
1.完善平台(抢入口)
完善物理平台
完善空中平台
完善金融覆盖
2.广聚用户
建议“广聚用户”采用的三大“杀手锏”
建议“广聚用户”采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3.开放融合——开放的原则,建议研读马化腾的《八项原则》
4.跨界整合
跨界方式跨界方向
跨界要求
跨界预计
案例2: 浙江农信生态系统建设探索(三丰收平台)
案例3 德清农商行 “五农一体·丰收驿站”建设经验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挑战与趋势研判 
(一)养老金融概念及其内涵界定
(二)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三)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中国养老金融发展趋势研判
全面系统谋划养老金融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工商银行案例)
1.工商银行养老金融有哪些成果和优势?
2.工商银行养老金融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3.为实现养老金融发展目标,工商银行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4.工商银行如何保证这些工作目标和措施有效落实呢?
五、如何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
(一)何谓数字金融?(案例分析:招商银行 支付宝 华为支付 )
(二)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在移动支付领域
——在数字信贷领
——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
——在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方面
案例分析
(三)数字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灵活、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效
——数字金融增进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数字金融能够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案例分析:建设银行 浙商银行
(四)数字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
——加强数字技术原始创新
——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
案例分析:兴业银行
(五)数字金融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数字金融加快创新步伐;
——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金融与消费金融协同推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金融业态和模式更加绿色化,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数字人民币应用加速推广,扩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提升交易规模;
——金融机构加快组织体系数字化步伐,逐步建立金融监管科技创新体系。
案例分析:蚂蚁金服
(六)银行如何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
第一,要充分理解数字金融是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营转型的战略性部署
第二,做好数字金融需要提升“产品线上化、渠道体验化、数据资产化、体系生态化”四化经营能力
第三,塑造数字内驱力必须从客户视角构筑 “产品生态”“管理生态”和“数字生态”三大主攻优势


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趋势
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二十大定调的高质量时期金融业的使命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五)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的金融资源优先投入的领域与方向
(四大领域+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
(一)信号1:本次召开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而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二)信号2:对金融体系的评价总体感觉并不积极,金融行业的苦日子可能还要熬很久
(三)信号3: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进一步增强,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
1.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体系可能迎来高度管制时代
2.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地方党委的属地责任和权力料均将增强
(四)信号4:强化金融工作的从属性,明确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
1.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力度仍会加强,且资产端利率会持续下行
2.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3.资本市场亦有些阐述值得关注(如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4.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监管,跨区域经营将会受到明确限制
5.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五)信号5:将“全面强化监管”与“防范化解风险”放在一起阐述
1.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步伐可能会加快
3.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两个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4,地产行业方面有较多阐述值得关注:建立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
5.对金融市场有较多阐述: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防范风险共振
6.加强外汇市场管理:预计资金出境会越来越难
7.明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两个要点: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
(六)信号6: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供给侧改革?
1.关于金融高质量发展
2,关于金融供给侧改革
附、如何建设高质量金融强国?
—习近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讲话解读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提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如何建设中国高质量金融强国?
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好:八个坚持、六大体系、六个强大、五个不
(一)要走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八个坚持
(二)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六大体系
(三)要拥有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金融要素——六个强大
(四)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不
三、建设金融强国下银行业发展新征程(银行业的发展环境与趋势机会)
(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向好
1.经济环境稳定、开放
2.金融环境有序、安全
3.科技环境创新、引领
(二)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政治站位提升,战略定位更加明确
2.行业格局优化,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
3.信贷投放精准直达,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零售转型持续深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5.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绿色金融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7.综合化经营水平提升,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8.国际化纵深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9.加强风险合规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10.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生态全面升级
附:如何做好“金融五篇文章”
(一)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二)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趋势与银行业的机遇
(三) 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构建
(四)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挑战与趋势研判 
(五)如何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
——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一、中国式现代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 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
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二、近期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分析(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解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
(一)信号1:本次召开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而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二)信号2:对金融体系的评价总体感觉并不积极,金融行业的苦日子可能还要熬很久
(三)信号3: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进一步增强,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
1.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体系可能迎来高度管制时代
2.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地位显著提升,地方党委的属地责任和权力料均将增强
(四)信号4:强化金融工作的从属性,明确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
1.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力度仍会加强,且资产端利率会持续下行
2.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与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3.资本市场亦有些阐述值得关注(如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4.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监管,跨区域经营将会受到明确限制
5.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五)信号5:将“全面强化监管”与“防范化解风险”放在一起阐述
1.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步伐可能会加快
3.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两个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4,地产行业方面有较多阐述值得关注:建立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
5.对金融市场有较多阐述: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防范风险共振
6.加强外汇市场管理:预计资金出境会越来越难
7.明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两个要点: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
(六)信号6: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供给侧改革?
1.关于金融高质量发展
2,关于金融供给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梳理与解读
1.今年的经济工作怎么样?
2.当前的经济形势怎么看?
3.深化了哪些规律性认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4.明年的经济工作怎么干?
指导思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个统筹)、、、
总体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5.九项任务(“九大举措”——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内容)
(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5)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6)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7)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8)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6.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怎么办?
7.政策春晚的十大信号:新提法不少,但有几个事不提了
三、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PMI CPI PPI房地产投资继续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总结与2024展望:2023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2024大概率会选择5%左右!
(五)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六)他山之石:美国供给侧改革的经验
四、生死转型—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企业应对)
1.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重大风险—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2.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1— 精益
3.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3— 共享
4.经济下行期的创新路径
5.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6.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企业危机的关键
7.二十大报告学习:企业的10大机遇
8.吴晓波:企业自救十项纪律
五、大类资产:调控下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个人家庭应对)
(一)中国城市化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城市的分化
(二)房价六大因素分析:人口+货币+经济+土地+利益+政策
(短期看资金,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 房地产价格单边上行之谜:货币恐慌+资产荒
• 股市是改革热点的晴雨表
• 楼市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区域)
•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用脚投票的选择,中国人口正在进行一场大迁移
(三)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趋势分析
(四)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地产金融的变化
(五)专题解开“房地产税”的面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解读及其影响)
(六)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心得与投资建议—变与不变
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大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新趋势
二十大报告要点梳理与解读
(一)报告总论
大会的主题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重点)
(二)报告分论
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
科教: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点)
政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生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家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防军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国家统一: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五个牢牢把握”
(一)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二)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四)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五)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思路 新战略 新举措
(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
1.大会主题
2.三个务必
3.十年来三件大事
4.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5.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6.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本质要求与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
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
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
1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人民民主
11.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3.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的
1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5.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基、前提
1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17.最佳制度安排:“一国两制”
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
四、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5.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主题):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6.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7.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刘鹤 2018达沃斯
8.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9.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中美博弈—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五)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1.“根本保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2.“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
3.“三新一高”: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
4.“重要抓手”。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
5.“重要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6.“策略方法”。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五、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十个明确”
(二)“十四个坚持”
(三)“十三个方面成就”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
四、“习近平经济思想”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新思路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新时代中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习近平经济学”)
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5.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主题):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6.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7.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刘鹤 2018达沃斯
8.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9.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四)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1.“三新一高”: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
2.“重要抓手”。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
五、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
(三)进入新发展阶段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
(五)构建新发展格局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六)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
(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八)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九)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十一)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三)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新思路新趋势
——二十大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分析与银行业发展新征程
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五)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二、近期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三、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四、二十大引领银行业发展新征程(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机会)
(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向好
1.经济环境稳定、开放
2.金融环境有序、安全
3.科技环境创新、引领
(二)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政治站位提升,战略定位更加明确
2.行业格局优化,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
3.信贷投放精准直达,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零售转型持续深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5.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绿色金融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7.综合化经营水平提升,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8.国际化纵深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9.加强风险合规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10.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生态全面升级


二十大后宏观经济形势与银行业发展趋势、商业模式重构
——基于浙江银行系统转型创新的经验
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五)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二、近期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三、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金融: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

典型案例

(四)湖南长沙现代农业成果展示区PPP项目案例分析
四、服务路径模式篇:金融服务三农重点、路径与模式(服务模式创新)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
1.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加强创新,多方合作推动乡村振兴
2.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
3.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路径举措
1.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供给
3.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4.实施差异化监管考核目标,加强三农金融风险监管力度
5.积极探索银行与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创新“信贷+保险”服务模式
6.依托“互联网+”的作用,加快农村地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三)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新模式探索
1.“银行+山地旅游+康养产业+农业经营主体”模式
2.“银行+乡村振兴建设集团+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社区村民小组+农户”模式
3.“政府+银行+财政性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模式
4.“政府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银行资金配套+农业经营主体”模式
5.“银行“政府+银行+保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龙头企业+农业服务公司+农业产供销经营主体”的“供业链”融资模式
6.“政府+银行+保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
7.“政府+银行+多层担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
五、高质量发展时期银行业三农金融服务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与服务对象共生共荣的金融生态(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银行业商战新兵法:生态战的势、道、术
——基于浙江银行系统转型创新的经验
思考的两条主线:
其一、跨界学习
跳出金融看金融、跳出金融学金融、跳出金融干金融
其二、取势、明道、优术
------《长江商学院》校训

势——取势,方可因势而变
⊙环境、客户、对手、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等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当前对我们村镇银行存在哪些重大挑战与机遇?
⊙当前面临哪些“风口”?
势一:外部经济环境已发生根本性逆转。
势二:生态系统竞争时代已经迅猛来临。
势三:互联网金融让我们面临空前巨变。
势四:农村电商与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
势五:移动互联与O2O时代正呼啸而至。
势六:新新人类、吊丝逆袭等渐为主流。
势七:去中心化已经成为管理日趋主流方式
势八:银行业的下半场之变
案例1:京东——“乡村推广员”(浙江富阳 桐庐)
案例2:阿里——“村淘合伙人“(农村淘宝2.0版)

势二:生态系统竞争时代已经迅猛来临。
究竟生态系统是个啥玩意?
生态系统有哪几个核心特征?
生态系统竞争的前世今生是什么?
生态系统为什么有超级巨大的威力?
生态系统竞争将对村镇银行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生态系统构建”四板斧“ :
建平台(抢入口)
聚用户
开放式
(重中之重、要中之要、难中之难)
广跨界
案例3:BAT 生态系统案例
第二篇 道——明道,方可走对大方向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定方向
⊙定战略,
⊙定原则
村镇银行社区银行转型
应当首先彻底想清楚、想明白、想彻底、下决心的七道关键题
1、经营方向上:A、固守主业 B、跨界融合
2、经营模式上:A、公司 B、生态系统
3、平台思维上:A、封闭式 B、开放式
4、经营方式上:A、纯地面 B、地面+空中
5、经营策略上:A、单打独斗 B、异业结盟
6、经营工具上:A、传统手段 B、互联网金融
7、经营管理上:A、中心化 B、去中心化
想清楚这七个问题,也就实现了村镇银行社区银行转型的“明道”

拘于金融看金融
拘于金融学金融
拘于金融干金融,
路,将越走越窄
跨界吧,银行!
跳出金融看金融
跳出金融学金融
跳出金融干金融
路,将越走越宽

双拳难敌四手
再强大的巨人,
也难敌群狼的持续进攻!
打群架吧,银行!
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伙伴
村镇银行银行要成为区域经济的“武林盟主
案例4:平安的生态系统战略
术——优术,方可实现大目标
最终,一切要靠实战来落地!
⊙文无定式、兵无定法
⊙没有最优、只有合适
1.完善平台(抢入口)
完善物理平台
完善空中平台
完善金融覆盖
2.广聚用户
建议“广聚用户”采用的三大“杀手锏”
建议“广聚用户”采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3.开放融合——开放的原则,建议研读马化腾的《八项原则》
4.跨界整合
跨界方式跨界方向
跨界要求
跨界预计
案例5: 浙江农信生态系统建设探索(三丰收平台)
案例6: 德清农商行 “五农一体·丰收驿站”建设经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1.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2.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
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4.“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未来
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新部署: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1.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
2.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3.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三、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原理与路径(产业数字化)
1.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吗?(什么是实体经济)
2.数字经济的新特征
3.数字经济如何实现赋能实体经济(原理)
4.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实现融合发展?(路径)
5.组建国家数据局的十二大看点
四、数字产业化
1.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及轨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2.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数字孪生
(2)工业互联网
(3)5G
区块链
人工智能
3.加快发展数字产业







202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分析
第一篇202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一)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定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三)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要点
一切围绕“提振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心得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一)过去一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1.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第一、成就
第二、主要工作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第一、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二)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1.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3.今年工作重点
第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第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三、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第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第五、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第六、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第七、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第八、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三、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九大信号
(一)高度肯定去年和过去五年成绩,对形势的判断突出风险和预期不稳,稳增长是政策首要目标
(二)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符合预期、大概率能实现,就业目标进一步增强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赤字和专项债合计7.68万亿,减税降费从追求规模到效果,宏观税负不能再降了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着力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纾困房地产风险
在出口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政策重在促进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高度重视房地产,房住不炒基调不变,支持优质房企融资,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下大力气解决民营经济信心和预期不稳的问题
数实结合: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再繁荣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式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新思路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5.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主题):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6.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7.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刘鹤 2018达沃斯
8.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9.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中美博弈—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五、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1.“三新一高”: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
2.“重要抓手”。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

第三篇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中国经济复苏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牢固
(三)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
(四)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五)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六)2022经济增速预测与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
(七)未来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

第四篇 企业与个人应对
一、生死转型—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战,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企业应对)
1.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重大风险—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2.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1— 精益
3.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3— 共享
4.经济下行期的创新路径
5.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6.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企业危机的关键
7.二十大报告学习:企业的10大机遇
8.吴晓波:企业自救十项纪律
二、大类资产:调控下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个人家庭应对)
(一)中国城市化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城市的分化
(二)房价六大因素分析:人口+货币+经济+土地+利益+政策
(短期看资金,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 房地产价格单边上行之谜:货币恐慌+资产荒
• 股市是改革热点的晴雨表
• 楼市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区域)
•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用脚投票的选择,中国人口正在进行一场大迁移
(三)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趋势分析
(四)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地产金融的变化
(五)专题解开“房地产税”的面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解读及其影响)
(六)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心得与投资建议—变与不变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一天版)(包括企业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1.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形成的过程
(1))1985—2001:以外为主 以外促内(沿海地区国际大循环战略)
(2)2002—2008: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模式(出口-投资”模式)
(3)2009—至今: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负债-投资”模式 投资拉动型+出口)
2.“负债-投资”模式( 投资拉动型+出口)存在的三大问题
(1)总量失衡+结构性失衡 (2)高负债 (3)脱实向虚)
3.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屡次错失结构调整良机
(1)2008年 (2)2013年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总体规划)
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五大发展理念
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5.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6.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7.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8达沃斯)
8.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9.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1.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
2.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3.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1.雾里看花: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实目的——打击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企图将中国经济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2.中美博弈根源:贸易失衡;产业由互补转向竞争;道路制度之争
3.中美博弈的主战场的演变:贸易—科技—金融—国家安全—、、、
4.未来推演:谈谈打打或许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常态+全面升级+相伴余生
5.应对的底线与上线:守住金融风险底线+避免重大政策失误;继续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
6.什么是打赢中美博弈战?不是中国取代美国,而是中国要成为“世界列强”!
五、“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对过去各种政策构想和战略思维所进行的全面提升和进一步综合的产物)(国家应对)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与演变
2.“双循环“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调整(“双循环“提出的背景)
3.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4.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双循环”的思路与主要举措
5.《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细化量化“双循环”
6.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7.“双循环下产业发展“六大机遇
六、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分析:如何理解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2.俄乌冲突对全球(我国)经济、金融、产业的影响与金融制裁最新进展
3.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退出与美联储加息进程分析与展望
4.中美经济金融博弈最新进展
5.台海局势分析
七、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八、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九、生死转型—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企业应对)
1.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重大风险—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2.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1— 精益
3.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3— 共享
4.经济下行期的创新路径
5.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6.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企业危机的关键
7.二十大报告学习:企业的10大机遇
8.吴晓波:企业自救十项纪律
十、大类资产:调控下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个人家庭应对)
(一)中国城市化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城市的分化
(二)房价六大因素分析:人口+货币+经济+土地+利益+政策
(短期看资金,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 房地产价格单边上行之谜:货币恐慌+资产荒
• 股市是改革热点的晴雨表
• 楼市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区域)
•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用脚投票的选择,中国人口正在进行一场大迁移
(三)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趋势分析
(四)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地产金融的变化
(五)专题解开“房地产税”的面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解读及其影响)
(六)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心得与投资建议—变与不变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半版)(包括企业应对策略)
一、“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1.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2.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4.“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1.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
2.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3.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三、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分析:如何理解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2.俄乌冲突对全球(我国)经济、金融、产业的影响与金融制裁最新进展
3.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退出与美联储加息进程分析与展望
4.台海局势分析
四、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无、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六、生死转型—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企业应对)
1.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重大风险—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2.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1— 精益
3.疫情后遗症+中美博弈的生存秘诀3— 共享
4.经济下行期的创新路径
5.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6.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企业危机的关键
7.二十大报告学习:企业的10大机遇
8.吴晓波:企业自救十项纪律
七、大类资产:调控下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个人家庭应对)
(一)中国城市化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城市的分化
(二)房价六大因素分析:人口+货币+经济+土地+利益+政策
(短期看资金,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 房地产价格单边上行之谜:货币恐慌+资产荒
• 股市是改革热点的晴雨表
• 楼市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区域)
•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用脚投票的选择,中国人口正在进行一场大迁移
(三)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趋势分析
(四)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地产金融的变化
(五)专题解开“房地产税”的面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解读及其影响)
(六)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心得与投资建议—变与不变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分析与金融业发展新趋势
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五)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下金融业的使命
二、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分析:如何理解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2.俄乌冲突对全球(我国)经济、金融、产业的影响与金融制裁最新进展
3.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退出与美联储加息进程分析与展望
4.中美经济金融博弈最新进展
5.台海局势分析
三、近期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四、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五、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金融业提出的新任务与新机遇(行业趋势)
第一,从双循环发展格局评估看,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明显落后于中国实体经济开放程度,在支持双循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开放)
第二,在双循环的过程中,金融体系需要创新性地做出调整,以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创新)
第三,在经济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体系要更加关注普惠金融,更加强调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更广泛的长尾客户。(普惠)
第四,经济双循环需要中国金融体系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金融和绿色金融。(绿色)
第五,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需要在开放中积极地调整创新。(监管)
六、二十大引领银行业发展新征程
(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向好
1.经济环境稳定、开放
2.金融环境有序、安全
3.科技环境创新、引领
(二)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政治站位提升,战略定位更加明确
2.行业格局优化,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
3.信贷投放精准直达,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零售转型持续深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5.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绿色金融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7.综合化经营水平提升,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8.国际化纵深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9.加强风险合规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10.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生态全面升级



疫情后经济高质量与民营企业发展策略
一、“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四)“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三)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三、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四、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五、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论述——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二)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三)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四)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来”
(五)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七)提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 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八)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九)首次提出“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十)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
六、疫情后,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企业应对)
(一)疫情后的重大风险—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二)疫情后的生存秘诀1— 精益
(三)疫情后的生存秘诀3— 共享
(四)疫情后的创新路径
(五)疫情后的新商业机会—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六)疫情后的新商业机会—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企业危机的关键
附:企业自救的十项纪律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一、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二、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论述
1.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2.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3.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继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来”
5.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6.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提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
“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8.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9.首次提出“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
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10.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
附:二十大报告学习:企业的10大机遇
三、疫情的行业影响分析(涉及民营小微企业)
1. 不利行业
2.有利行业
3.催生行业
(1)“宅”经济跃升
(2)互联网+盛行
(3)无人化浪潮
(4)5G产业加速
(5)大健康普及
(6)咨询业火热
四、生死转型—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战,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企业发展趋势)
1.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战的重大风险—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2.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战的生存秘诀1— 精益
3.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战的生存秘诀3— 共享
4.经济下行期的创新路径
5.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6.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企业危机的关键
附:吴晓波企业自救的十项纪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
—深入学习领会“百年决议”精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公报全文》的要点梳理
脉络:围绕“一个课题、两个确立、三个需要、四个历史时期、五大历史意义、十条历史经验、一个根本问题”这条主线进行解读
重点梳理:第一、深入领会总结百年成就和经验的三方面重要性
第二、系统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四个重大成就
第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影响
第四、全面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
(一)全会四项重要内容
(二)首先充分肯定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三)为什么要总结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出于3个需要
(四)100年的总体评价
第一次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对四个历史阶段做出评价
百年来领导集体围绕解决的五个重大时代主题
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的13个方面的具体成就
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的五个角度
10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
今后百年的任务
强调今后百年两个必须
决定召开二十大

二、《公报》新提法的梳理
第一次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对五个历史阶段主要任务与作用的评价;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次飞跃的概括;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时代课题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论断;
关于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论断;
关于从十三个方面梳理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关于百年历史经验的十条总结;
关于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五个方面的概括,等等。
三、《公报》透露出的关于中国未来几十年历史走向的重大信息
为什么要推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关于历史阶段的划分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十八大以来)
3、百年奋斗的十大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至上;3)坚持理论创新;4)坚持独立自主;5)坚持中国道路;6)坚持胸怀天下;7)坚持开拓创新;8)坚持敢于斗争;9)坚持统一战线;10)坚持自我革命
4、关于中共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 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5、当下中共所处的历史方位
6、当前时期的历史任务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促进共同富裕
•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四、深入领会《决议》精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1.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屡次错失结构调整良机
2.本届政府的历史使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3.贸易战主要原因:产业由互补为主转向竞争为主
4.实现历史使命的路径: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二)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总体规划)
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五大发展理念
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5.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6.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7.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8达沃斯)
8.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中美博弈的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1.雾里看花: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是目的——打击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企图将中国经济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2.中美博弈根源:贸易失衡;产业由互补转向竞争;道路制度之争
3.中美博弈的主战场的演变:贸易—科技—金融—国家安全—、、、
4.未来推演:谈谈打打或许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常态+全面升级+相伴余生
5.应对的底线与上线:守住金融风险底线+避免重大政策失误;继续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
6.什么是打赢中美博弈战?不是中国取代美国,而是中国要成为“世界列强”!
(四)“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对过去各种政策构想和战略思维所进行的全面提升和进一步综合的产物)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与演变
2.“双循环“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调整(“双循环“提出的背景)
3.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4.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双循环”的思路
5.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双循环”的主要举措
6.“双循环”重在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淤点(深化改革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










党史学习之改革开放史:
改革的基本历程、历史使命与本届政府的答卷

1.当代改革的源起回溯(纵向)
(1)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
A.厘清顶层设计(1985)
B.确立改革方向(1992)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十四大 目标是在20世纪末期把一个对世界市场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来(1993 1997)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目标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
(4)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3 2017 2019)
2.中国四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第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第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第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
3.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1)到了20世纪末 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须的制度框架没有建立起来
(2)改革遇到的困境的根源是市场经济所的制度框架没有建立起来
(3)危机与出路:全面深化改革
4.历史使命与本届政府的任务(横向)
(1)国际经验
改革模式
中等收入陷阱
历史使命与任务: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国家制度建设为中心转变
5.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与本届政府的药方(总体规划)
(1)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A.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屡次错失结构调整良机
B.本届政府的历史使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C.贸易战主要原因:产业由互补为主转向竞争为主
D.实现历史使命的路径: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旧)
E.问题的解决:跨越“中低收入陷阱”
F.解决问题的保障:启动一个民族的创新机制 构建完善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
(2)本届政府的药方(总体规划)
A.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B.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C.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D.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E.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主题):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F.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G.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刘鹤 2018达沃斯)
H.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绘就全面深化改革蓝图(本届政府的答卷)
(1)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2017年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重要里程碑
(本届政府的答卷)
(1)审议通过了1份重要文件,作出1个重要判断
(2)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13个的显著优势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中国之治”时间表路线图)
(4)坚持和完善13个制度体系
8.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
(1)经验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
二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三是灵活运用改革方法,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启示
启示一: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启示二:坚守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理念
党史学习党性系列课之“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经济学”解读
——历史使命与本届政府的行动纲领

一、本届政府的历史使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1.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2.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屡次错失结构调整良机
3.本届政府的历史使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4.贸易战主要原因:产业由互补为主转向竞争为主
5.实现历史使命的路径: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1.雾里看花: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是目的——打击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企图将中国经济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2.中美博弈根源:贸易失衡;产业由互补转向竞争;道路制度之争
3.中美博弈的主战场的演变:贸易—科技—金融—国家安全—、、、
4.未来推演:谈谈打打或许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常态+全面升级+相伴余生
5.应对的底线与上线:守住金融风险底线+避免重大政策失误;继续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
6.中美博弈战结果大猜想!
三、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总体规划)
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五大发展理念
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供给侧改革”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9大)
5.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9大)
6.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18经济工作会议)
7.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个总的要求,一条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8达沃斯)
8.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对过去各种政策构想和战略思维所进行的全面提升和进一步综合的产物)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与演变
2.“双循环“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调整(“双循环“提出的背景)
3.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4.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双循环”的思路
5.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双循环”的主要举措
6.《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细化定量“双循环”
7.“双循环”重在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淤点(深化改革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
一、“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1.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2.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药方 总体规划)

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4.“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对过去各种政策构想和战略思维所进行的全面提升和进一步综合的产物)
5.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1.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现共同富裕的全局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目标
3.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价值: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如何推进共同富裕:长期任务,也是现实任务
5.在浙江工作期间的重要思想和实践
三、共同富裕内涵特征及其本质要求
1.共同富裕的内涵及特征
2.共同富裕的历史渊源及其与共享发展、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
3.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四、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1.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胜利
2、共同富裕进程的国际历史经验、教训及成因
3、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什么选择浙江?
1、为什么是浙江:历史机遇,主观努力,现实基础?
2、浙江城市化水平和城乡融合走在全国前列
3、浙江有9张金名片和一个很厉害的“拜物教”
4、浙江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示范效应
五、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任务与对策
(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发展定位:四区建设+发展目标:七大省域范例
1.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导向与定位
2.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3.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七大省域示范目标
(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原则、路径与举措
发展路径:七大先行示范+发展举措:八大举措
1.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2.高质量发展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路径
3.浙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路径:七大先行示范
4.浙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八大举措
(三)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制度创新与实现机制
1.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制度创新(推进三次分配制度创新)
2.促进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3.民营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4.以现代治理深化政府改革
5.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与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新思考
(一)五中全会把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大战略
1.“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
2.乡村振兴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二)坚持四大导向、科学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
1.目标导向
2.趋势导向
3.问题导向
4.优势导向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构想
1.未来农业
2.未来乡村
3.未来农民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1.绿色引领、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建设
2.全域美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3.文化为魂、乡风文明的人文乡村建设
4.三治合一、治理有敁的善治乡村建设
5共创共享、生活富裕的共富乡村建设
(五)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与举措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新时代 “三农”发展的理论指南
2.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农环境
3.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深化城乡配套的综合改革
4.加快构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5.加快构建共创共富、共建共赢、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美丽幸福乡村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6.大力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头雁
二、浙江“千万工程”的做法、经验
(一)浙江“千万工程”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 第二阶段(美丽乡村建设)
3. 第三阶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4. 第四阶段(未来乡村建设)
(二)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经验
1. 第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
2. 第二,统筹推进,久久为功
3.第三,改革创新,各美其美
4. 第四,共建共享,互促共进
5. 第五,传承创新,文化为魂
6. 第六,突出产业,强化运营
三、《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重大意义
(二)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科学方法
(三)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广“千万工程”经验
(四)确保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1.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
2.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象工程。
3.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
(五)健全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长效机制
四、如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1.从乡村振兴推进的主体来讲,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2.从乡村振兴推进的方法来讲,科学规划引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从乡村振兴推进的路径来讲,先整治后发展、先美丽后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4.从乡村振兴推进的目的来讲,产业发展是一切工作的核心
5.从乡村振兴推进的手段来讲,村庄运营是根本保证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新思考
五中全会把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大战略
1.“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
2.乡村振兴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坚持四大导向、科学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
1.目标导向
2.趋势导向
3.问题导向
4.优势导向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构想
1.未来农业
2.未来乡村
3.未来农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1.绿色引领、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建设
2.全域美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3.文化为魂、乡风文明的人文乡村建设
4.三治合一、治理有敁的善治乡村建设
5.共创共享、生活富裕的共富乡村建设
五、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与举措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新时代 “三农”发展的理论指南
2.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农环境
3.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深化城乡配套的综合改革
4.加快构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5.加快构建共创共富、共建共赢、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美丽幸福乡村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6.大力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头雁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形势解读与新兴产业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与“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1.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2. 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总体规划)
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4.“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5.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三新一高”+“重要抓手”
二、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分析:如何理解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2.俄乌冲突对全球(我国)经济、金融、产业的影响与金融制裁最新进展
3.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退出与美联储加息进程分析与展望
4.中美经济金融博弈最新进展
5.台海局势分析
三、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四、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五、“双循环“的六大产业机遇
1.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消费升级与消费热点产业)
2.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
3.科技创新带来的进口替代产业发展(科技前沿领域公关产业)
4.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产业+新基建产业)
5.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产业新机会
6.对外开放将迈入新阶段与高水平的产业新机遇
七、未来3大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支柱
(一)现代制造业:6个细分领域
1、特高压输电电装置
2、数控数控机床
3、航天器制造与航空器制作
4、高铁装备技术
5、现代船舶制造与海洋装备制造
6、核电装备制造
(二)现代服务业:4个细分领域
1、商务服务业
2、精神服务业
3、生产服务业
4、消费服务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8个细分领域
1、生物工程
2、AI
3、节能环保业
4、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
5、新材料
6、高端装备制造
7、新能源
8、新能源汽车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
—“双循环”格局下,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与“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1.中国经济的问题:结构性失衡,大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2. 本届政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总体规划)
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真是目的—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企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4.“双循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新发展(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5.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三新一高”+“重要抓手”
二、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分析:如何理解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分析预测
2.俄乌冲突对全球(我国)经济、金融、产业的影响与金融制裁最新进展
3.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退出与美联储加息进程分析与展望
4.中美经济金融博弈最新进展
5.台海局势分析
三、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
(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与释放的九大信号
(三)4.28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恢复性”复苏下的抉择
(四)7.24 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四、疫情以来的中国经济:冲击 成绩 问题 展望
(一)疫情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冲击 成绩 扰动)
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
2.物价(CPI PPI)
3.消费
4.投资
5.外贸
(二)当前中国经济评估:短期看经过艰难的磨底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周期性见底回稳;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见底还早!工业增加值 消费 外贸 都已回稳;而房地产投资 民营企业投资继续负增长向下,现在特别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呵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三)两个结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四)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为什么两会选择相对保守的5%?
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L型走势)】
五、““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特征
一是发展地位更具可重塑性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更具可挖掘性
三是供给质量更具可提升性
四是发展动能更具可培育性
六、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挑战?
第一,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国际拓展带来巨大压力
第二,国际需求萎缩给县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带来多重压力
第三,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其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使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比发达地区、发达县区更大的竞争压力
第四,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是困扰中国县域经济长期发展的突出压力
七、“双循环”格局下,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第一,以体制机制变革消除县域壁垒,提高县域之间内循环合作效率
第二,加大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力度,提高县域经济“双循环”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第三、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为县域经济“双循环”提供新动能
第四、以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县域层面

更多简介

近年来一直在从事近年来一直在从事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传统金融的互联网转型与商业模式、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与风险规避、农商银行经营与管理前沿等方面的研究与服务。已经在《光明日报》、《改革》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5项省级课题,主持企业和政府委托项目近10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主要讲授《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战略新思路》、《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分析展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与银行业的发展环境趋势——学习习近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讲话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如何做好“金融五篇文章”》、《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趋势》、《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思路 新趋势—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十大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新趋势》、《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二十大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分析与银行业发展新征程》、《二十大后宏观经济形势与银行业发展趋势、商业模式重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分析与金融业发展新趋势》、《党史学习之改革开放史:当代改革的基本历程、历史使命与本届政府的答卷》、《党性系列课之“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学”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新思考》、《疫情后经济高质量与民营企业发展策略》、《房地产税将至下的房地产走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解读及其影响)》、《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趋势、金融业的机遇挑战与投资机会分析》、《碳中和产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全面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模式应用创新与风险规避》、《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企业融资模式应用创新与风险规避 》、《ppp :模式、流程与案例》、《区块链技术与其在数字政务领域的应用与探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商战兵法:生态战的势、道、术》、《以变应变:新时代农商银行转型创新新思路——基于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转型创新的经验》、《互联网+保险》等课程。
授课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能将身边的鲜活的案例引入教学中,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也能将大家司空见惯的琐事进行理论提升,获得全新的认知。
先后为20多家企业提供咨询与策划服务,已经为各层次银行、各类型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授课2000多场次,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评价。

客户评价

正在载入评价...
X

信息丰富度

同领域培训师

陈鹏
实战派现场效率改善与成本管理专家
张坚
精益生产讲师
江诚
管理沟通专家
培训效果评估:
0分 0人评论
0个已审核视频
0个已鉴证学历
0个已鉴证履历
0个已鉴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