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书,是人类文明历史的阶梯;书,滋养和凝聚了华夏民族;书,贯穿起中国悠远的历史;书,是广袤的黄土地上长存不息的文明的火种;书,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史和灵魂史。尽管野蛮的战火不断焚烧着书,尽管无知和愚昧
不断摧残着书,劫后余生,中华民族仍然保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大浪淘
沙,披沙沥金,在中华文明史的链条上,有 33 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本书所
介绍的 33 部典籍。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乃至
世界的文明;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的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学。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论语》是记录孔
子言行思想的书。它广泛地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
文艺、史学、教育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儒学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由
《论语》可以看出,孔子极为重视人、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后人又称孔子儒
学为“人学”;因孔子儒学极为重视“礼”,所以又被称为“礼学”;因孔
子儒学极为重视心性修养,所以又被称为“心学”;因孔子儒学极为重视政
治,所以又被称为“治国平天下之学”。可以归纳为“内圣”“外王”两个
方面:“内圣”即个人修养,人人都可通过个人修养而成为道德上的圣人贤
者;“外王”即经世,人人都可通过经世奋斗,实现个人和国家的理想。前
者是修身齐家,内化为修己之道;后者是治国平天下,外化为治人之政。所
以历史上总是把孔子儒学归之为修齐治平之学,内圣外王之道。由是可见中
国知识分子对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良心。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本是
学问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但从西汉起,政权力量与孔子儒学“联姻”,
“儒术”被抬到了“独尊”的地位。从此孔子儒学成了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
统治思想和精神支柱;从此,也形成了漫长庞大的儒学流派。
共4条评论